木口木刻在英国公共艺术中也同样随处可见。伦敦的查令十字地铁站的壁画长廊,即为木口木刻家大卫·詹透曼 (1930年生)的作品。另一位重要木口木刻家希拉里·佩特(1943年生)的作品被放大做成纽卡斯尔中心火车站长廊大幅壁画。
希拉里·佩特Hilary Paynter (1943年生)的作品被放大做成纽卡斯尔中心火车站长廊大幅壁画,图片摄影©Tom Willingham
二:戏剧人生
在20世纪20-30年代,木口木刻艺术家们主张摈弃复制版画从属于其他画种的特性,他们在木版上展现了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题材上,战争与和平、工作与娱乐、欢笑与绝望以及超现实的幻想等各种不同的场景尽情展现在方寸舞台上。他们同时为戏剧和文学作品创作自画自刻的插图,而视方寸版画为人生舞台的传统从此确立,这个信条也一直影响到艺术家今天的创作。于此同时,女性艺术家的参与,也为充满戏剧人生的木口木刻领域带来了不一样的剧目。这一部分作品展示了协会创始人爱德华·格莱格 (1872-1966)莎士比亚戏剧插图,克莱尔·雷顿 (1898-1989)的工人题材作品,以及具立体主义倾向的爱德华·沃兹沃思(1889-1949)作品等。
彼得。福斯特 (1934-) ,《我脑海里的电影院》, 1994年,套色木口木刻 © Peter Forster,图片摄影©Tom Willingham
克莱尔。莱顿(1898 - 1989)《卸木》,1931,图片摄影©Tom Willingham
哈利。布劳克威(1958-)《石雕艺人》, 2004年, © Harry Brockway,图片摄影©Tom Willingham
三:叙事
木口木刻自产生之初即与文字或者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这一部分主要展示了木口木刻插图以及“无字书”等。当摄影术取代了木口木刻在新闻出版上的位置以后,部分木口木刻家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于是一些小型私人出版社诞生并一直活跃到二战以前,他们继续着木口木刻的创作,只是这种创作主要用来制作精致的手工书。著名出版社包括威廉·莫里斯的圣多梅尼克出版社,卢西安·毕沙罗的格拉尼出版社等。进入七十、八十年代后,伴随出版业的计算机化,一些新的木口木刻私人出版社也相继成立,主要出版精致的诗人或艺术家手工书。
萧伯纳 - 《黑女寻神记》封面/封底插图,作者:约翰。法莱(1900-65),1932年 @Estate of John Farleigh,图片摄影©Tom Willingham
西蒙。布莱特(1943-) ,《马尔克·奥列里乌斯》2002,柠檬木木口木刻, ©Simon Brett图片摄影©Tom Willingham
无字小说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比利时艺术家麦绥莱勒,鲁迅曾经专门介绍过他的作品。麦绥莱勒极具电影画面感的黑白木口木刻作品从出现即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受其影响,美国版画家林德·沃德(1905-85)将这一形式带到美国,并开启了无字小说的另一个新时代。
四:抽象与细节
二十世纪是抽象艺术由发生发展,到风起云涌的时代。在1930年代以后,抽象艺术思潮也在木口木刻中也得到更多体现。雕塑家亨利·摩尔在他的木口木刻中进行了黑白灰的半抽象实验;荷兰版画家埃舍尔则把现实题材进行了数学化整理,使其作品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抽象意味。
木口木刻因其精细的特点,使得一部分艺术家着迷于具抽象意味的细节刻画。而在材料的运用上,由于黄杨木日渐昂贵,而且尺寸受限,所以艺术家也在近年探寻其他代用品,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树脂版,其密度虽不及黄杨木及柠檬木,但依然可以刻制出丰富细腻的木口木刻效果。
亨利·摩尔 (1898-1986) ,《人形》,雕塑,1931年。图片摄影©Tom Willingham
彼得·劳伦斯(1951-),《时间与空间》,树脂版,2009年。图片摄影©Tom Willingham
埃德温娜·埃利斯,《虚构的单纯》,1986年。图片摄影©Tom Willingham
安妮·黛斯梅特,《演变/进步?》,1989-90,9件木口木刻,柠檬木,©Anne Desmet。图片摄影©Tom Willingham
五:人造环境
上一篇:波提切利肖像画上拍 预计成交价逾8000万美元|文艺复兴
- 2023年格蕾丝·达德利艺术写作奖:克拉克获颁艺术写作奖
- 迪士尼传奇人物再度出山!他曾想竞选美国总统
- 装置和行为艺术家莉莉·雷诺-德瓦尔获杜尚奖
- “柏林圣诞花园”灯光秀开幕
- 泰国清迈:彩伞如花
- 303.1克拉黄钻亮相迪拜 12月拍卖预估价超1亿元
- 全球最大无瑕疵钻石将被拍卖 估价约1亿元
- 弗兰克·盖里公布其在多伦多的最新塔楼“形之塔”
- 《鱿鱼游戏》的艺术和建筑:用“超现实”包裹荒诞
- 88岁日本设计师仲条正义辞世:永远的“少年N”
- 塞浦路斯:走近库伦考古遗址
- 以色列南部沙漠发现约1200年前“豪宅”遗址
-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
- 吉尔吉斯斯坦举办传统文化和手工艺节
- 走进巴黎孚日广场的“中国客厅”——大文豪雨果的中国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