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艺术投资指南   阅读:

  中国象牙雕刻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之后,象牙雕刻一直传承在七千年的历史当中,连绵不绝。而实际上,由于地球气候的变化,几十万年前在黄河流域曾有象群活动。

明代象牙人物故事瓜形盒

明代象牙人物故事瓜形盒

  据考古发现,5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墓葬中有较多的象牙制品出土。在商代时,中原地区气候比今天温暖湿润,仍然盛产大象,河南省简称“豫”,即与大象有关。到了周代晚期,由于气候变化及土地开垦等原因,黄河流域已难觅大象的踪影。汉末,大象活动区域已退到长江以南地区,至唐代,长江流域的大象也基本绝迹。明清时期,大象的栖息地继续南迁至云南南部地区,成为中国境内的一种濒危动物。

明代象牙人物故事瓜形盒

明代象牙人物故事瓜形盒

  从汉代以后,中国所需象牙多依靠进口。由于象牙色泽白嫩,属于上等的雕刻材料,其艺术品雕刻精美、价格昂贵,一直是王公贵族追捧的对象。另外,象牙还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药性论》记载象牙“甘,寒。清热镇凉,解毒生肌”。明清两代是牙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创造出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尤其是到了清代,形成了广作牙雕风格,广州成为当时牙雕制作与生产的中心之一。明代象牙文物虽不如清代丰富,但多数为精品且极具时代特色。

明代象牙人物故事瓜形盒

明代象牙人物故事瓜形盒

  就种类而言,有象牙笏、牙雕人物、笔筒、盖盒、炉盖顶、挂牌等,其中前四类为牙雕大件,为明代牙雕的代表,以下主要介绍与研究这四类牙雕藏品。本次藏品皆来自广东省博物馆。

  精品解析

明代象牙笏

明代象牙笏

  长56厘米、上宽4.5厘米、下宽6.7厘米,为本馆三级藏品。由整片象牙制作而成,整器依象牙走势而成弧形,边缘有小磕缺。笏面经过抛光处理,光滑平整,有自然裂纹,纹理清理,细密均匀。象牙质地缜密,包浆肥厚,形制硕大古雅。

明代象牙笏

明代象牙笏

  长54.5厘米、上宽5.4厘米、下宽7厘米,为本馆二级藏品。长条片状,上窄下宽两端翘,通体光素无纹。此件象牙笏器形与象牙纹理特点与上一件象牙笏类似。不同之处为:一是这件牙笏四角稍截去一小角,而近似圆角;二是这件牙笏颜色较上一件浅,泛白。

  笏板,又称手板、朝板或朝笏,是古时大臣面君的必备之物,是官员礼仪的重要表现。笏的起源甚早,《史记?夏本纪》中已有用笏的记载,周代时已形成用笏规制。最初笏是一种在面君时记录的工具,可记录君命或旨意,也可记录上奏之事以备忘记。隋唐时期,明确规定五品以上官员持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持竹木笏。

  由用笏还引申出一个我们皆熟知的名词—缙绅。古代大臣持笏奏事完毕,就将笏板插于腰带之上,这一动作被称之为“缙绅”。“缙”主要指“插”,“绅”主要指腰带。于是人们常常将这一特定的动作指代为当官之人,也就是我们所长说的“缙绅”。

明代象牙雕寿星

明代象牙雕寿星

  馆藏牙雕人物共有2件,均为寿星像,两寿星像大小、形制、纹饰大同小异。此件宽6.5厘米、厚6厘米、通高30厘米,为本馆二级藏品。此寿星像为立体圆雕摆件,摆件以象牙尖部随形雕制,中空。老寿星头微侧,高额,长眉长须,面微露笑容,双目有神平视,耳垂下垂较长而肥厚,脑后梳一髻,发带飘垂。双襟宽袖长袍,于胸前连结。左手持杖,手部以上拐杖断缺。右手执扇自然垂放置腹前。衣左下角缺失一大块。寿星开相细腻、光滑圆润、质地细密、包浆肥厚、色泽古雅,象牙纹理清晰可见。

明代象牙雕寿星

明代象牙雕寿星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强势围观 外国明星也盘串|手串|文玩|贝克汉姆

下一篇:桃核手串怎么保养|桃核|手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