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艺术趣闻   阅读:

  西晋金耳挖形簪(图4),出土于芜湖月牙山,长13.5厘米。簪整体呈细条形,簪首为耳挖状,竹节柄,稍下部饰龙首纹,张口衔住竹节柄。西晋时期的金饰在汉代金器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首饰的式样也随之增多,这件簪下部分叉,更倾向于钗,簪中部龙首及竹节的造型精致生动,将簪体与耳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既注重艺术形态的生动表现,又增加了实用性。

  图4  西晋 金耳挖形簪

  繁盛——隋唐五代、宋

  隋唐是中国金器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开放的社会环境,相对平稳的政治格局促使着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初唐和盛唐时期受到较多域外金银器风格的影响,在中唐减弱,并形成了雍容华贵、富丽多彩的金银器艺术风格,中唐时期,中国的金器摆脱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完成了金器的中国化进程③,中国古代金器的统一风格最终形成。与此同时,中央集权的衰落、两税法的施行,使得市场迅速发展,之前皇室垄断的金器制造业被打破,地方官府以及民间私营作坊纷纷出现,形成了金器制作的南北系统,其中南方迅速发展,金器制作迎来了崭新的时代,为宋代金器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商业经济繁荣,出现了金器制作的繁盛局面。宋代金器发展呈现出民众化与商品化的特点④,使用的阶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统治阶级或者贵族豪门,更多的民间富户日常也使用金器。装饰与陈设的金器种类增多,随葬金器也很丰富。作为宋代金银器生产的主流,民间作坊的制作技艺高超,商品市场竞争下,往往在金器上刻铭。这一时期用于宗教供奉的金器也增多。

  安徽博物院藏隋唐时期金器数量虽然不多,但制作精美。主要来自1984年合肥隋开皇三年墓⑤,1956年合肥西郊南唐墓,该墓出土的金镶玉步摇,代表了这时期金银器制作的精湛技艺,并且由于墓志和买地券的出土,确定了墓葬的年代,为金器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定年。

  隋金指环(图5),1984年出土于合肥隋开皇三年墓,直径2厘米。圆环状,边缘微内卷,剖面成弧状,表面光素无纹。根据出土墓志可以知道,墓主人是张静,原为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附近)人氏,开皇三年(583)迁葬于此,出土的这两件金指环,均为薄金片打制,外表质朴,带有北方金器制作的厚重与简单。

  图5  隋 金指环

  南唐金镶玉步摇(图6),1956年出土于合肥西郊南唐墓⑥,长20.8厘米。步摇整体呈钗状,上端饰花卉纹,由银丝缠绕作枝梗状至顶端,分饰花卉纹两枝,两侧连接两翅形镂空花片,花片中间镶嵌两片月牙形玉片,花片下坠以细丝缠绕而成的金花及金叶数个。步摇最初是悬系摇叶的花枝或者簪钗⑦,《释名·释首饰》载“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步摇是女子的重要发饰之一,南北朝后形制逐渐发生变化,至唐代已发展成花叶状的装饰。该南唐墓共出土金银镶玉步摇三件、银钗三件、银耳扒一件、银镯一对,这件步摇延续了唐代的工艺技术,步摇顶端的装饰演变为飞舞的蝶,细致的工艺,加上镶嵌与鎏金的装饰,使得“翠钗金作股,钗上双蝶舞”、“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之感跃然而出,生动灵秀。

  图6  南唐 金镶玉步摇

  宋代金器是馆藏金器的代表之一,1958年宣城城关镇、1967年青阳城关镇宝塔地宫⑧、1970年霍邱冯井公社、1972年来安相官公社、芜湖小桃园等多处都发现了宋代金器,尤其是1952年休宁朱晞颜夫妇墓出土的众多精美物件⑨,无疑是馆藏金器的重要补充。这一时期馆藏的金器数量众多,种类非常齐全,既包括簪、钗、镯、耳环、步摇、冠、霞帔坠、梳背、带、花饰等装饰物件;也包括碗、盘、盏、勺等日常生活器皿;还包括宗教供养所用的金牌等等。宋代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金器的制作也存在着商品竞争、品牌效应,馆藏金条上“界内周二郎”“十分金”“李业六”等的戳印,正是当时商品发展的直观体现。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汉代拓片:艺术与市场价值并重|拓片

下一篇:帮你拍卖古董是假 东城公安打掉一个诈骗犯罪团伙|古董|拍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