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艺术趣闻   阅读:

  我们古人有多精致?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人

  在炎炎夏日里

  已经穿上了这世上最轻薄的衣服

  枕着具有保健功效的驱蚊枕头

  其中

  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的“衣柜”里

  就有各式各样的时尚“定制单品”

  除了“透视装”素纱单衣

  她所珍爱的印花敷彩纱丝绵袍

  共有7种颜色,印花+手绘制作

  堪称“西汉时装”中的“爱马仕”

  高级感爆棚

  复制版与原文物 南京云锦博物馆供图

  目前这三件古代“时髦单品”

  已被南京云锦博物馆成功仿制

  今天,就带你走进匠人的“高仿”过程

  通过文物复制品

  近距离窥探古人的“精致生活”

  “高仿”素纱衣:丝线为1/4头发丝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轻、最薄的衣服。自从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以来,许多人尝试仿制它,却从未成功。

  素纱单衣曾深埋地下2000多年,出土后由于环境骤变,加速其纤维分子链的断裂,纤维的强度大幅降低。

  常年展览、光照、氧气等自然因素也加速了纤维的老化,虽然素纱单衣依然保持有一定的光泽和弹性,但无论从文物保管、开放陈列还是文化传承等方面综合考虑,仿制素纱单衣工作迫在眉睫。

  复制版与原文物 南京云锦博物馆供图

  素纱单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构成,面料为素纱。重量仅有49g,一个鸡蛋的重量是70克左右,一张A4纸重4.9克,所以这件衣服,大约等于10张普通A4纸的重量。

  在南京云锦研究所设计中心经理、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杨冀元看来,

  “素纱单衣的制作技术对现代人而言并不复杂,除了织造就是简单的缝纫。”

  织机 徐珊珊 摄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现代的很多工艺条件都发生了变化。”

  譬如,吐丝的蚕宝宝驯化后更胖了,吐出的丝更重了。

  为了更真实的还原素纱单衣的面料,制作团队经过多次考察和验证,最终找到较现代蚕丝更细,纤度为11旦的三眠蚕丝宝宝。

  此外,制作团队还特意定制了一台门幅48厘米宽的织机,织造用的木梭也是重新定制。他们还采用了电脑测绘技术,一比一还原衣服上的纹样。

  杨建顺主持织造工作 徐珊珊 摄

  在面料的织造环节中,对织手的要求极高,这其中的难度并非在于技术而在于手感。

  如果织手手感力度控制不好,将导致织造出的面料密度不均匀,或者丝线过多的断头影响面料轻薄的质感。

  为了训练手感,杨冀元特意邀请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杨建顺主持织造工作。

  杨建顺说,“这个丝线是头发丝的大概四分之一,制造起来要细心。一旦有差池就可能导致丝线断头,前功尽弃,为此我们花了三个月时间练习手感。”

  即使这样,他们每天也只能织出10厘米的面料,相当于一小时只能织一厘米。最终耗时一年半才完成素纱的织造。

  躺着睡觉就能防蚊子的枕头

  宋词里写道,一纸鱼笺枕底香,且做新来梦。

  黄褐绢地“长寿绣”枕头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时内部填塞佩兰叶。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香囊、薰炉均有数件,但药枕只此一件,且保存较为完整,实属珍贵。

  楚辞“纫秋兰以为佩”,古文献载熏香“终日焚之可以辟瘟远邪”,都是指这些草药有芳香、消毒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南京云锦博物馆供图

  药枕共三种面料组成,两端的枕顶用绒圈锦,上下两面为经锦,而两个侧面则用“长寿绣”香色绢,三种不同的面料的制作工艺均不同,看似一件小小的枕头,里面包含的技术参数数不胜数。

  正面的茱萸纹经锦面料采用两种不同的色地经交织形成,织物中除了显现了两种不同颜色花纹以外,同时通过经线与纬线的变化组织形成了隐约可见的暗纹纹理。

  南京云锦博物馆供图

  长寿绣绢料的地经采用了约13旦桑蚕丝织造而成,由于地经丝极细给织造工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织造难度增大。

  在完成绢料的织造后再进行脱胶、染色,再进行纹样的刺绣。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帮你拍卖古董是假 东城公安打掉一个诈骗犯罪团伙|古董|拍卖

下一篇:中外博物馆展陈手法的差异|博物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