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梵高与英国:伦敦煤气灯真的启发了他的《星夜》?
Jonathan Jones/文 徐思涵/编译
“梵高与英国”展览正在伦敦泰特美术馆(Tate Britain)展出,汇集了45幅荷兰画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油画与部分英国画家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画作《向日葵》、《罗纳河上的星夜》、《自画像》等。这是近10年来英国最大规模的梵高展。在《卫报》评论员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看来,这个松散庞杂的大展中隐藏着梵高一生中短暂而精彩的时光,观看这个展览我们不要把目光仅仅局限在梵高和英国的关系中,而是通过这个关系来审视在英国以外时期的梵高的故事以及他的艺术造诣。
这个展览恰恰展现了这个欧洲人是多么非英国式。
在这个看上去是英国的黄色浓雾和烟雾弥漫的地铁站激发了梵高充满阳光的生命赞歌的松散大展里,隐藏着一个精彩的故事。
炽热…梵高《向日葵》(1888)。图片/伦敦国家美术馆我从没想过会看到梵高的向日葵枯萎的样子。然而,在这次有关梵高与英国的展览中,看到这幅炽热的画作被防腐保存在一个类似花卉教堂里。20世纪早期的英国画家弗兰克·布朗温(Frank Brangwyn)、马修·史密斯(Matthew Smith)和塞缪尔·派普罗(Samuel Peploe)等人对梵高鼎盛时期绘画技艺的盲从,反而抑制了他们所模仿的画作的热情和力度。策展人怎么会认为这是展示梵高艺术的最佳途径呢?
这个版本的《向日葵》通常挂在伦敦国家美术馆内,它的周围陈列着法国19世纪末的革命艺术作品。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梵高当时的情景,在普罗旺斯煦日下背着画架和画笔步履蹒珊地寻找着他视觉中的美景。塞尚在几英里外工作,高更来到这里住下。这次展览想要改变那种熟悉的场景。忘掉在热霾中摇曳的柏树吧。想想黄色的浓雾和烟雾缭绕的地铁站。
策展人甚至想象梵高在奥赛博物馆版的《星夜》中金色与蓝色的绚烂冲击,是受了伦敦煤气灯启发而创作的。南方无云的夜晚伴随着天体能量的震颤,罗纳河映衬着阿尔勒的光芒,当梵高在1888年描绘这样一幅让人欣喜若狂的夜景时,我们某种程度上应该认为,此刻他想到的是泰晤士河的堤岸。我们应该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梵高艺术的真正起源在于年轻时旅居维多利亚时代的英格兰。
天体能量…梵高《罗纳河上的星夜》(1888)。图片/Hervé Lewandowski/巴黎大皇宫(奥赛博物馆)
然而,被禁锢在这松散大片中的一个更小而生动的故事正努力展现出来。成年后的梵高在英格兰南部生活了三年。1873年,他前往伦敦,在艺术经销商和版画商古皮尔(Goupil et Fils)的考文特花园分部工作。但不久就出事了。他不幸爱上了布里克斯顿女房东的女儿,辞掉了自己的工作(他本不擅长的工作),从此开始了对人生意义和目标的不懈探索,使之成为一名英勇无畏的画家,直到37岁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个展览的前半部分让我们沉浸在梵高的脑海中。在他1890年的肖像画《阿勒西安尼》(L’arlesienne)中,他把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圣诞故事副本放置在桌子上。在布里克斯顿的卧室里,梵高沉湎在狄更斯和乔治·艾略特的小说中,度过了孤独的夜晚。狄更斯于1870年去世,英国画家卢克·费尔德斯(Luke Fildes)在他创作的一幅名为《空椅子》的版画中表达了举国上下的失落感。多年后,在阿尔勒的黄房子里,梵高创作了自己和高更的“空椅子”时,他依然会记起这幅版画。
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家,梵高在1876年末回到荷兰后,试图效仿狄更斯富有同情心的社会视角。在查尔斯·斯坦利·莱茵哈特(Charles Stanley Rheinhardt)为狄更斯的《艰难时世》所作的一幅插图中,一个男人绝望地坐在那里,双手捧着脸,头上戴着礼帽。梵高的素描《磨损》借鉴了这幅插图,表达了令人心碎的情感。在他的画作中,这位老人独自坐在火炉旁的一张普通的稻草椅上,身体像一座粘土纪念碑,从头到脚充满了悲伤。
梵高《磨损》(Worn Out)素描 1882年 网络图
上一篇:科普:巴黎圣母院内收藏了哪些重要艺术品|巴黎圣母院|艺术品
下一篇:一位自学成才的水彩画艺术家作品 这样表达自然美|水彩画|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