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艺术观察与视点   阅读:

  百万家产化为乌有,李叔同并未痛心疾首;由富家子弟成为一介贫民,李叔同也能淡然置之。“肺枯红叶落,身瘦白衣宽”正是他面对人生困境的姿态和宣言。至于“昨宵梦王母,猛忆少年欢”则说明李叔同怀念昔日,不是向往那时的富贵荣华,而是追忆幼年母爱的温暖。

  其二为《咏菊》:

  姹紫嫣红不耐霜,繁华一霎过韶光。

  生来未藉东风力,老去能添晚节香。

  风里柔条频损绿,花中正色自含黄。

  莫言冷淡无知己,曾有渊明为举觞。

  “菊花”的境界正是李叔同的人生追求。终其一生,李叔同也确实当得起他笔下这句“生来未藉东风力,老去能添晚节香”。

  李叔同和苏曼殊都是革命团体南社成员,不过,在南社中,他俩均是边缘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苏曼殊去世那一年,李叔同出家为僧。是巧合,也是一种缘。

  2

  《太平洋报》半年后就停刊了。为养家糊口,李叔同前往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名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授音乐与图画。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李叔同度过了七年丰富而充实的生活。无论是从教书育人还是从文学创作方面来看,这七年在李叔同一生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

  夏丏尊是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的同事,也是他最好的朋友。七年中,李叔同和夏丏尊晨夕一堂,相处十分融洽。李叔同后来的削发为僧,也得益于夏的“助缘”。

  一次,学生宿舍遭窃,大家怀疑是某个学生所为,却苦无证据。夏丏尊当时身为舍监,无奈之下向李叔同请教。李叔同对他说:“你肯自杀吗?你若出一张布告,说做贼者速来自首。如三日内无自首者,足见舍监诚信未孚,誓一死以殉教育。果能这样,一定可以感动人,一定会有人来自首。这话须说得诚实,三日后如没有人自首,真非自杀不可。否则便无效力。”

  夏丏尊没勇气接受李叔同的建议,但他从这番话中领教了李叔同做人的纯粹与认真。

  李叔同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便能准确叫出每个学生的姓名,因为此前他已熟读学生的名册。通过这件小事,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细致与热忱,并为此而折服。

  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图画与音乐两门课对学生原本吸引力不大,但李叔同任教后,这两门课却受到了学生的热捧。夏丏尊分析,原因一半是李叔同“对这两科实力充足”,一半是他的感化力大。学生们是因为崇敬他、佩服他才争先恐后去听他的课。

  当时的学生丰子恺证实了夏丏尊的推测。

  丰子恺说,那时他们每天要花一小时练习绘画,花一小时去练习弹琴,不以为苦,乐在其中,是因为“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制了学生们的感情,折服了学生们的心。弟子们真心崇拜李叔同,所以会自觉自愿听他的话,按他的教导去做。

  如果说,李叔同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高大而完美,那是因为他的人格与学问让他们深深叹服。

  从人格来看,李叔同当教师不为名利,全力以赴;从学问上看,他国文水平比国文先生更高;英文功底比英文先生更厚;历史知识比历史先生更多;书法金石,他是专家;中国话剧,他是鼻祖。丰子恺说:“他不是只教图画音乐,他是拿许多别的学问为背景而教他的图画音乐。”

  夏丏尊认为,李叔同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课堂上,李叔同多次向学生灌输“先器识后文艺”的思想,要求学生首重人格修养,再谈文艺学习。而他本人正是这样。

  广博学识与高洁人品构成李叔同的“后光”。

  丰子恺与刘质平是李叔同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门生。李叔同对这两位弟子的悉心指教与热诚相助,谱写了教育史上一段堪称绝响的佳话。

  刘质平家境贫寒、学习刻苦。一次,他拿着习作去请教老师。李叔同对他说,晚上8点在音乐教室见。当晚突降大雪,刘质平顶着寒风准时赴约,却见教室门关着,里面黑漆漆的。他站在走廊里等。10分钟后,教室里的灯突然亮了,李叔同从里面走了出来。原来他在考验刘质平。

  刘质平考验过关,李叔同决定每周额外指导他两次。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从傅抱石人物画历史故实题材 看其创作灵感与创新

下一篇:于维范:让圣洁永驻心湖|画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