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国内艺术动态   阅读:

  但是,社会的动荡变化,极大地影响着广绣技艺的 发展。对广绣第一次比较大的冲击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前,本来还有 1000 多人在广绣行业,但到了抗日战争结束后,仍然坚持的只剩下几十人了。 解放战争时期,这一行业再次进入低谷。 直到1955年,广州市组建了第一个广绣合作社——刺绣供销生产合作社(后更名为新滘刺绣社),走上了合作化之 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广绣却一度停产

  上世纪六十年代,广绣再 度兴旺。当时从业人员达数千人,产品供不应求。但遭遇“文革”,广绣就突然断层了。改革开放后,广绣在市场上与机器绣品无法抗衡,老师父因“文革”断层多 数退休,而新生一代又鲜有意愿继承。到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广绣更一度停产,几乎成了绝艺。近年来,这样的境况似乎有了变化。2003 年,转制 成功的广州绣品工艺厂(前身为新滘刺绣社)请许炽光、梁桂开等老广绣大师回来带徒授艺,这项技艺又逐渐恢复。在浮沉多年后,广绣对于传承更加重视。但是清 朝和民国时很多传统的、精美的工艺和针法,在现代的绣品中已经逐渐失传,传统工艺在市场化条件下发展较为艰难。所以,广绣的复兴,还要走过一段颇为艰难漫 长的路。

  小榄刺绣成为广绣独特分支

  从清中叶开始,因刺绣生产已实行简单的协作分工,中山小榄乡中出现了不少家庭作坊 及刺绣工场,如太史第绣坊、榄溪绣坊、大榄绣坊、净意庵绣坊等。当时在广州十三行经营蚕丝及刺绣的,有不少是小榄商人,他们在家乡设坊生产,绣品按市场需 要或客户来样,由绣坊师父上稿后发外加工,集中送回广州销售,当时小榄绣品已享有盛誉,成为广府刺绣独具特色的分支之一。

  二十世纪五十 年代中后期,小榄刺绣出现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1958年1月,小榄永宁乡率先将各绣社和散落民间的绣女组织起来,开办了“永宁绣花社”,产品主要是日本 背巾、和服以及披巾、被面、枕套等传统绣品,以出口为主。后来原城区内的“榄溪绣坊”改名为“小榄刺绣工艺厂”,有绣工130多人,产品经广州丝绸进出口 公司和广东抽纱公司出口国外。

  链接

  广绣讲究“随类赋彩”

  广绣,全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的是广府地区的刺绣品,包括手工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

  广绣最大的特点就是布局满,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树根等补充,显得热闹而紧凑。但是其过于饱满的构图,例如百鸟朝凤中有母鸡和大小 猴出现,各种动物杂烩一堂,被诟病近俗,难登大雅之堂。实际上,俗,多指的是这类构图设计,与高度发展的技法无关。而用色富丽、对比强烈、大红大绿也是广 绣的一大特色。

  广绣的色彩主要分为两类:“威彩”以较饱满的色彩为主调;“淡彩’以三间色为主调。色彩根据刺绣品种而定。

  在艺术处理上,广绣讲究“随类赋彩”,注重写实,着重表现物体的本色,不注重研究色与光的变化。红是红,绿是绿,很少复色变化。而在自然界中,物体色彩由于受光线的支配、环境的影响,是千变万化的。光与色处理上的缺陷,也限制了广绣艺术水准的提高。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香港富豪2.2亿投得粉红巨钻 命名与刘銮雄女儿相同_拍卖资讯

下一篇:一枚罕见的古董腕表将亮相香港苏富比秋拍_拍卖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