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中国书画艺术欣赏   阅读:

  之后的赵之谦早年取法于何绍基,后转习北碑,风格变为森历劲折,并强化了北碑的笔法特征,并使之与帖学笔法加以有效的结合,为晚期碑学实现碑帖融合的范式转换奠定了基础。展出的赵之谦此轴为七言楷书对联,犹存隶书意韵,起笔处多用侧锋,锋芒必现,魏碑书法特色明显。体现了赵之谦宗法北碑书法初成时期的书法面貌。

 

 

  赵之谦 《楷书庭前池中七言联》 清 书法 刘海粟美术馆藏

 

 

  赵之谦 《楷书庭前池中七言联》 清 书法 刘海粟美术馆藏

  吴昌硕书法,以篆书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其篆书从石鼓文出而成自我面目,凝练遒劲,圆熟精悍,且喜用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此次展出的《石鼓多驾写来七言联》的款识中的“集猎碣”即指集石鼓文,从款识中也可见吴昌硕的行书,掺入篆书笔意,雄浑苍劲、恣肆老辣。

 

 

  吴昌硕 《石鼓多驾写来七言联》 清 书法(“多驾鹿车游汗漫,写来鲤简识平安”)

 

 

  吴昌硕 《石鼓多驾写来七言联》 清 书法(“多驾鹿车游汗漫,写来鲤简识平安”)

  除了看晚清书家外,展览还展出了刘海粟临摹的苏轼《寒食帖》和米芾的书法。

 

 

  刘海粟 《临东坡行书》 1942年 纸本书法 刘海粟美术馆藏

  展出中临写的《寒食帖》作于1942年,基本“忠于原作”,当时刘海粟滞留印度尼西亚巴城(今雅加达),此作便是当年夏天刘海粟移居巴城郊外小镇米司脱,闭室作画的一幅临帖之作。缘何临《寒食帖》,或因为自己也如谪居黄州的苏东坡有着类似的心境:1939年年底,刘海粟乘船离上海赴南洋举办“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巡回展”,所得款行悉数捐赠贵阳“万国红十字会”。后因战事扩大,滞留辗转在新加坡、印尼等地。面对国内战事吃紧,也许刘海粟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等词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对故土的思念。

 

 

  刘海粟 临《寒食帖》

  但近40年后,当年逾八十的海老临同为宋四家的米芾《重九会郡楼》诗时,则明显有自己的风格,并融入了碑学的雄健沉厚。在展览题签中写“吸取了米芾体势和笔意,得米芾之雅健而去其矫厉”,而他自己也深刻理解到:“习字,得转折停顿收缩之法不难,健筋骨、血肉丰满、有个性,甚难,而有书卷气则极难。”这种对书法用笔的理解也融入了他的绘画用笔之中,待后文再论。

 

 

  刘海粟 《临米芾行书》 1981年  纸本 书法  67×274(cm) 刘海粟美术馆藏

  上海美专中国画教学接续传统文人理念

  在澎湃新闻记者的观展过程中,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典藏部研究人员钟金也通过展品透露了馆藏的研究进展。她着重介绍了刘海粟、李健1937年合作的《临沈石田人物图卷》。

 

 

  刘海粟、李健,《临沈石田人物图卷》,1937年  纸本墨笔 刘海粟美术馆藏

  “这件作品在过去很长时间被认为刘海粟个人临习之作,但在全卷打开研究后,发现是刘海粟临沈石田人物画、李健则临其题词。这也就引发我们去探究李健这位不被熟知的人物。”钟金说。

 

 

  《临沈石田人物图卷》(细节图)

  在研究中发现,李健(1881-1956),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李瑞清(1867-1920)侄子,并以伴其左右, 参与民国艺坛雅集。而李瑞清还曾任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后更名为南京大学)监督,提倡艺术教育,是中国高校设立美术科的创始人。学堂创设了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图画手工科,并设音乐副科,培养美术师资,开现代美术教育之先河。而李健,以及吕凤子、桂绍烈在1906年6月被登记在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选科甲班入学的名册上,而此三人曾先后在上海美专任教。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读明代沈周《庐山高》体会其如何尊师重教|画家|沈周

下一篇:浑无斧凿痕:当齐白石来到八大山人故里|齐白石|八大山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