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书画艺术知识   阅读:

  张淑娴

  2020年适逢紫禁城建城600周年。今年春季,北大文研院协同北大历史学系、故宫研究院共同开设“明清宫廷建筑与宫殿陈设”课程,由王子林、张淑娴、李燮平三位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担任主讲,通过对明清紫禁城建筑、装修、陈设三个部分的解读,以梳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艺术和文化内涵,挖掘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本文从三希堂的空间分割、通景线法画、镜子的利用和室内装饰这几方面,解读了三希堂是如何扩大空间感受,又是怎样将室内装点得精致而巧妙。

  三希堂,位于养心殿西暖阁,此处原为温室,乾隆十一年,因“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獻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

  乾隆皇帝御笔亲书“三希堂”匾额,悬于御座上方。他还撰写了《三希堂记》,又下旨让董邦达绘制“三希堂记山水画”一幅贴在三希堂内。

  东晋 王珣《伯远帖》(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赏画、读书的地方,乾隆皇帝曾说道:“朕自幼生长宫中,讲诵二十年,未尝稍辍,实一书生也。”看书赏画是他的爱好,尤其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他认为王羲之的墨迹字势雄逸,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阁。欣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后曾跋云:“王右军《快雪帖》为千古妙迹,收入大内养心殿有年矣。予几暇临仿不止数十百过,而爱玩未已,因合子敬《中秋》、元琳《伯远》二帖,贮之温室中,颜曰’三希堂’,以志稀世神物,非寻常什袭可并云。”因此辟室以赏之。冠以“三希”之名并非仅因藏有名帖,乾隆皇帝的老师蔡世远先生的堂号曰“二希堂”,蔡世远曾说“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周敦颐语)。或者谓予不敢希天,予之意非若是也。”而是敬仰北宋范仲淹(希文)、南宋至德秀(希元)的为人。乾隆皇帝则云:“若必士且希贤,既贤而后希圣,已圣而后希天,则是教人自画终无可至圣贤之时也。”作为一位文人皇帝,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更是他人生的追求,以修养心性而达“内圣”是他的理想。因此,尽管他将三帖视为“虽丰城之剑合浦之珠,无以逾此,”但最终还在于“三希为内圣外王之依,正符养心”,以此实现“希贤、希圣、希天”之志。

  清 董邦达,《三希堂记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符合乾隆皇帝赏画读书、以物言志的需求,他对三希堂进行改造,修改窗户、槅扇及室内陈设,绘制通景画。乾隆二十八年,乾隆皇帝觉得原来的三希堂室内装饰不尽如人意,于是重新装修,三希堂地面铺设瓷砖,重绘通景画,室内安曲尺壁子,制作家具及陈设,绘制贴落,裱糊窗户、墙壁。至此,三希堂的内檐装修和陈设除了后来拆除了曲尺壁子外基本定型,直至清末。

  空间分割

  三希堂内部面宽2100mm,进深6000mm,高2100mm。东墙中部开小门与勤政亲贤殿相通,东墙北部开一小门,折入“自强不息”。三希堂内部空间狭小,陈设丰富,乾隆皇帝是如何在狭小的三希堂进行他的空间构思,用装修构件及墙面装饰,使室内空间精致典雅、趣味无穷而又从视觉上克服狭小空间的限制呢?

  从勤政亲贤进入三希堂,乾隆时期安设了一个凹形曲尺壁子,壁子用紫檀木包镶,中间开门,悬挂门帘。

  乾隆三十年,油木作,十一月,十七日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现安曲尺上著做包镶紫檀木三面璧子一件,再做二面红猩猩毡软帘一件,沿石青缎大小边。钦此。于本月十八日,催长四德将做得包镶紫檀木璧一件,二面猩猩毡软帘一件,持进安讫。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私人空间,他不愿意让受到召见的大臣窥视他的秘密空间,因此在门外安置一座曲尺壁子,以阻挡视线的直视。

  三希堂前间

  三希堂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长2300mm,后部长3700mm。在空间的分割上,前后部分没有平均分割,而是基本符合0.618的黄金分割比例。黄金分割是西方的美学概念,清朝的统治者并不知晓,不过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是在长期的实践和视觉感受中总结出来的,东西方虽然对于美学所使用词汇和概念不同,而对于美的认知几乎相同,黄金比例是空间分割最合乎科学和视觉美学的比例关系。这样一来前后间的空间分割,视觉感受非常舒适,没有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的不稳定感,视觉美在空间分割中自然产生出来。

  三希堂后间

  南部安设高矮炕,乾隆皇帝的坐榻就安在这里,炕沿镶嵌楠木双螭虎纹炕沿板。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赵伯驹对元明画家的影响|赵伯驹|画家

下一篇:专家谈:画作背面的玄机你了解多少|画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