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作为画家、教育家、散文家、装帧设计家、翻译家等身份被大众所熟知。而身为父亲的他是如何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教育后代的呢?
近期,由丰子恺嫡孙丰羽编撰整理的书籍《丰子恺家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同时,围绕着“丰子恺家书”的“丰子恺家庭教育展”展览也在浙江桐乡市博物馆举办。
这是一部家庭书信集,更是“平凡父亲”丰子恺的自传写照。在这些信件中,不乏有叮咛丰新枚“只是你至今还未背诵出《伊吕波歌》……,务必背诵出来”的严厉父亲形象,亦有夸赞丰新枚“诗兴好”的慈父面貌。澎湃新闻特此整理挑选了书中所收录的部分家书。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他育有七个子女,长子丰华瞻、次子丰元草、幼子丰新枚、长女丰陈宝、次女丰宛音、三女丰宁馨、幼女丰一吟。
全家摄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约1933年)
家书,承载着浓浓的情感和文化的传承,古语言“家书抵万金”,那是因为家书背后,常常是真情流露、心声所寄,更是家风。近期,由丰子恺嫡孙丰羽编撰整理的书籍《丰子恺家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是一部家庭书信集,更是“平凡父亲”丰子恺的自传写照。书中收录了丰子恺在1959至1975年间写给幼子丰新枚的信件180封,另有15封分别是给次女婿宋慕法、次子丰元草、三女丰宁馨、以及外孙宋菲君。
幼子丰新枚(左)、丰子恺(中)、外孙宋菲君(右)
丰羽告诉澎湃新闻,这也是首次集结出版丰子恺的书信。在书的序言中,丰羽提及爷爷(丰子恺)写给父亲(丰新枚)的信件“彼此间除了嘘寒问暖、相互关心,还有唐诗接龙、宋词藏字,读圣贤书、习天下理。家长里短包涵父子亲情,社会闲谈传递处世之道,彰显华夏文化的传统思想,蕴含敦亲睦族的礼让谦卑。”
对此,澎湃新闻特此整理挑选了书中所收录的部分家书,通过回归平凡、朴实的字句,观看丰子恺作为一位父亲对子女的舐犊之爱以及他的文学素养和赤子之心。
——————————
摘选:
致丰新枚、沈纶
(一)
新枚:今天我们去玩了天坛。那是从前封建皇帝庆祝丰收的地方,现在成了一个风景点。那个坛由圆形的三层组成。 你一定在照片或画上见过。天坛旁有一样稀罕的东西,那便是“回音壁”。那壁是圆的,并不高。如果用嘴对着壁喊些什么,对面的人把耳朵贴在壁上可以清楚地听到。如图所示。如果一个人把嘴对着 A 处喊些什么,另一人把耳朵贴在 B 处能清楚地听到。这是物理作用造成的现象。非常有趣。阿姐在 A 处喊“姆妈 ”,姆妈觉得“一吟就在我旁边”。
下午我们去逛了东安市场。那地方跟上海的城隍庙很相似。许多店里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昨天信中提到的“孙子手”(老人搔痒用的“痒痒耙”)已买了三个。二角九分 一个。
父字 〔1959年〕五月四日〔北京〕
1959年5月4日
(二)
新枚:
你的出门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今以后我家简单化了。详情写在阿姐的信里。我就不写了。只是你至今还未背诵出《伊吕波歌》,所以我现在揭下你床头那张纸,随信寄去,务必背诵出来。
父字〔1959年〕八月廿七夜〔上海〕
1959年8月27
(三)
新枚:你们苏先生来信谢我所赠书扇,其信附去,你看后不 要了。另附一信,你便中送去。苏信上言,你校近来重务实,想课业必忙。菲君不知何故,不得上级信任。时多苦闷,此实非始料所及。最近他来信,说好转些。以前有一时,他生病(泻疾),常不蒙照顾,北大有此种不合理情况,我未敢相信也。菲君说:国庆节他去找草娘舅,下乡去了。他就到黎丁家,黎留他宿夜,并招待他饮食,黎丁真要好子。此人古道可风。琇年亦好客。我也常常寄信或送东西给他们。
上一篇:扬州八怪里丧丧的金农